楊鴻
楊鴻(1587-1648),字子漸,號水心武陵人。自幼聰慧,五歲工對律,九歲善文詞,文思敏捷,援筆立就。年十三,被督學周蓮峰補選博士弟子。年十七,首次參加鄉(xiāng)試,本來已經(jīng)入圍中式,但后來被落為副榜第十二名。
楊鴻通才杰骨,巧心慧手。自幼磊落不羈,從來不介意生活的艱難窘迫。尤其善于理財,每當生活中發(fā)生困難,總是精心籌謀處理,游刃綽然。其父瀛海公、其母劉夫人生活僅僅能夠自給,但對于伯兄家的婚葬,主動承擔。尤其是季弟的學習,多年都是由他負責,不僅諄諄教誨,而且兼顧其生活。所有這些,楊鴻都視為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萬歷三十九年(1611),瞿汝說任湖廣提學事,積極選拔優(yōu)秀人才。四十年,楊鴻?quán)l(xiāng)試以第七名的好成績中舉。瀛海公去世,丁父憂。守制結(jié)束,薄游江淮,廣結(jié)名士,并博覽群籍。天啟二年(1622),第進士。再參加殿試,湖廣被選錄的有三人,即劉仕征、文鐵庵和楊鴻,主考部門已經(jīng)經(jīng)過兩次上報,但結(jié)果還是被人行賄所排擠。三年,授浙東淳安縣令。楊鴻發(fā)揮自己的才干,精心治理,理奸滌蠹,百廢并興,受到百姓稱贊。五年,調(diào)任寶婺知縣。母喪,丁內(nèi)艱歸里。
當時正值宦官魏忠賢干政,制裁壓抑湖廣人士。楊鴻的同鄉(xiāng)唐紹堯為高陽縣令,居住該縣的宦官冉世魁叔侄二人為爭財相互仇殺,紹堯抄沒他們的家資充當軍。此事激怒魏忠賢,誣陷紹堯,并將其下獄,長達三年。紹堯的親戚朋友,害怕受牽連,躲避唯恐不及,有的甚至改名易姓,更不要說給予援助。楊鴻很鄙視這些人。他出于正義之心,公然為唐紹堯募捐。他奔走于吳越之間,募集三萬兩銀子,秘密攜帶進京,交予紹堯之子,為其父贖罪。遼東經(jīng)略熊廷弼被魏忠賢冤殺,一時同僚們以熊為諱,只有楊鴻獨自親往拘押的地方探視,并攜酒對飲,往返談笑自若。熊廷弼被殺后,湖廣官紳沒有人敢為他撰寫祭奠的文章,而楊鴻無所顧忌,奮臂濡毫,直刺群奸。正是這種正氣英鋒,觸怒了魏忠賢,被其編織的子虛烏有的罪名而免職歸里。
過了一些時候,楊鴻被左遷中州唐縣縣令。楊鴻視一官如庭,恥為五斗米折腰,上書辭官歸田。但未被朝議認可,只是安慰性地改任順天教授。崇禎二年,晉升樞密院。當時京城戒嚴,形勢緊張。楊鴻進諫:挑選名將,安排重兵,駐扎在盧溝橋、三議河等地,使敵人進攻無所搶掠,撤退也兩手空空。疏書被扣押,未報。不久,敵兵果然殘害河北的良鄉(xiāng)、涿州、房山、固安等州縣。三年,楊鴻充任四川鄉(xiāng)試正考官。四年,監(jiān)督武舉考試。但被同僚牽累,削除官籍,放歸故里。
不久,楊鴻奉旨迢還,起補南京樞部,并督操運,負責這兩件大事。楊鴻目擊時艱,痛心積弊,認為南京這一留都重地,必須從頭整飾,多做實事,以備不虞。于是,楊鴻與兵部尚書范景文同心整傷,多所規(guī)畫,裁將,別兵,扼守要害,嚴格操練,精練水戰(zhàn),修遣戰(zhàn)艦,選軍儲糧,都做得井井有條。崇禎十一年(1638),楊鴻晉廣東嶺南道,捕擒肇慶叛兵,驅(qū)散淡墟賊三千余黨,全粵軍紀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莩鞘棵褡园l(fā)獻金,為楊鴻立生祠祝功。但是這些成績?yōu)榧橛顾岛?,隱沒不報。這時楊鴻的侄兒、身為朝廷輔臣的楊嗣昌為東林黨人所打擊,楊鴻本人也在被排擠之中。十二年,進惠州海防副使,楊鴻堅決不受事,甚至對三次來虎門傳達任命公文的人態(tài)度堅硬,表示違而不從,但仍被強制服從。任職僅六個月,鏟除強暴,弄清欺詐,生擒澳賊柯殿、李六等。十三年,晉升為鹽運使,負責一切通商惠民之事。各件事都辦得有聲有色。但是,楊鴻再次被讒言所擊倒,卸職歸里。
十五年,李自成、張獻忠的農(nóng)民軍隊攻陷鼎澧,大湖南北成為戎馬之場,楊鴻舉家遷往西道。十六年,重新被起用,補授嶺西兵備道,未任。擢大理寺少卿,補刑部左侍郎,改禮部左侍郎。福王時,升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銜命于閩。是時,川廣兩湖久為農(nóng)民軍所占有,南明王朝很多人忘記這些地方曾經(jīng)是中州故土。楊鴻立誓恢復中原。清順治五年(1648),楊鴻與其弟楊前往麻陽烏羅士司,募集兵勇,組織勤王之師,不幸為土司殺害,時年六十一歲。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