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君恩
戴君恩(1570一1636),字忠甫,號紫宸,別號蘭江癡叟,澧州人。萬歷三十四年(1606)舉于鄉(xiāng),四十一年(1613)登進士,歷工部主事,督修永陵有功。
天啟元年(1621),奢崇明叛,重慶為樊龍所據,擢君恩事,監(jiān)軍渝城。功成,晉升兩浙水利參議兼鹽法,多所厘別。適逢兩浙督學使缺任,以君恩代署,不久,中流言語解官。兩浙士子刻印君恩的《四書剩言》、《繪孟風評》等多部著作,名噪吳越間。落職歸里,入太青山,發(fā)憤讀書。
不久,以才學名望起用為山東參政,晉陜西靖邊觀察。時農民軍神一魁、不沾泥部已殲,而余黨猶眾。延綏巡撫陳奇瑜遣戴君恩斬一條龍、金剛鉆、開山、黑煞神、人中虎、五閻王、馬上飛。崇禎甲戌(1634),君恩巡撫山西。此時山西形勢嚴峻,有多股農民起義軍,各地也有小股人紛紛響應,三關王綱、孝義通天柱、臨縣王之臣,都殘破城邑。后在朝廷打擊下,勢頭減弱,相繼歸順,但暗地仍然結黨,圖謀起事。君恩新到任,計謀誅殺。七年(1634),君恩利用正月迎春的機會,宴請王剛等人,乘機將其殺害,并殺害通天柱于他的住所。與此同時,副總兵艾萬年也捕殺王之臣等人,并生擒翻山動、姬關鎖、掌世王,把他們作為俘虜檻送京師,山西農民起義軍基本上被蕩平。朝廷有人批評戴君恩此舉是亂殺降者,給事中張第元力言被殺的這些人躁地方百姓之慘,非議被平息。后致仕歸里。生平所著甚富,有《讀風臆評》,見《四庫全書存目》;《繪孟》七卷,見《經義考》。
現(xiàn)在能見到的戴君恩的詩文不多。清同治《直隸澧州志》錄存有他為胡寫的《飛漱山房文集序》和兩首七律詩,均寫得很好,不見“殺降”巡撫的陰險和驕蠻。“序”由胡解的文章聯(lián)想到他的為人:
當叔會索居一室時也,山光潭影,鳥語花開,獨往獨來,自怡自澄,靜專極矣。一切世間名利、舊緣、見聞、陋習,尚何纖微脫卸不盡?
是故能赤灑白凈,舉吾胸一段活活潑潑之趣,傾囊倒,了無滯礙;而數千年以來,圣賢之微言奧旨,孤姿絕狀,宛轉關生,若犁而起于吾前,而親與之俯仰上下也。此豈從紙上作生活者哉!
另,七律《壽周桐山郡丞》:
十倍君才歷試周,于今爭喜識南州。共夸盤錯多奇績,自信文章矢壯游。紅荔香留聞海樹,錦帆花接秣陵舟。詩成不羨長房訣,名士真仙總一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