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褫
楊褫,字介福,明武陵人。中弘治壬子(1492)解元,丙辰(1487)成進士,改庶吉士。歷刑、禮、兵、吏四科給事中,多建樹,有忠聲。當時,外藩討好皇帝,推介方士,楊褫上疏,極力勸阻,認為“羽流幻術,不宜蠱惑圣心”。內戚橫行,楊褫上疏,揭露其行為不軌。武宗將楊褫列為名御史。父卒,朝廷遣官賜祭葬。在兵科時,為節(jié)省開支,奏請免除常衛(wèi)中擎生而增多的馬匹。遇民間利病,多次寄書當路,如寫給鄧巡撫的《請賑荒書》,表達了對災民的拳拳深情,歷久猶傳。后以宦官劉瑾,耽心罹罪主動請求“致仕歸”。
回到家鄉(xiāng)后,創(chuàng)“聞山精舍”,偕蔣信、冀元亨諸人講學。龍膺的祖父龍翔霄也在楊褫門下受業(yè)。楊褫與王守仁有同樣遭遇,明正德二年(1507),王守仁貶謫龍場驛丞路經常德時,楊褫率學生拜會王守仁,并安排王守仁在常德講學。瑾敗,楊褫重新被起用為吏科給諫,轉通政司,晉南京太仆寺卿。
楊褫有疏稿、詩文行于世。他所寫七絕詩《苦旱坐寺望雨不至》,體現他關心民間疾苦,與百姓一道不辭勞苦地抗擊自然災害:
江天漠漠渚煙空,清梵高飄午閣風。潑墨懸麻那對眼,欲拋雙劍截妖虹。
另外,楊褫作《德山寺次韻》詩四首,其中一首被收刻常德詩墻:
家近滄江復邇山,青螺枕綠楊褫灣。斷岸瀑掛虹千尺,絕頂僧分云半間。鳥逐風斜遷閣度,猿窺果熟隔枝攀。梵鐘縱報諸天,漁笛徐吹釣月還。
終審:譚琳琳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