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弘古
段弘古,唐安鄉(xiāng)人。喜讀先秦縱橫家的書。為人剛正、峭直而不合群,志存高遠(yuǎn),但時運(yùn)不濟(jì),并且不熱心事產(chǎn)。與人交往,只要他感到不正義,就然斷交。因此,終其一身沒有從事有公薪的職位。
最初,他用法家的理論去拜見御史何士干,何士干非常佩服段弘古的才干,把他延之上座,并準(zhǔn)備委以重任。但不幸的是何士干突然去世。接著聽說襄陽節(jié)度使于頔是個干大事的人,喜歡別人的慷慨言論,弘古便以兵家的謀劃去拜訪,希望謀一職位。初見,弘古感覺良好,接受挽留,在那里住了一個月。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于專橫跋扈,并有一些劣跡,認(rèn)為此人最終立不了大功,又離去。于頔以后的行為證實了段弘古的看法。
隴西李景儉和東平呂溫等人是永貞革新派人物,氣節(jié)高尚,崇尚道義,聽說段弘古的人品德行,表示歡迎。見后,大歡,留其門下,或一年或半歲。弘古與李、昌交往大約在元和三年(808)以后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弘古很愉快,與李、昌交談,經(jīng)常通宵達(dá)旦,不知日出。呂溫和段弘古有詩文酬答,《全唐詩》收錄呂溫的《送段秀才歸澧州》、《衡州夜后把火看花留客)和《答段秀才》三首詩,記錄了他們之間的珍貴友誼。不幸的是,不久李景儉再度被貶逐四川,從此交通阻隔,不易相見;而呂溫則在衡州刺史任上去世。
段弘古與布衣出身的前任左拾遺張宿也信義相交。張宿此時因“公對禁中”時“機(jī)事不密”,被貶郴州縣丞。經(jīng)張宿作筏,弘古會見劉禹錫、柳宗元并成為好友。劉柳兩人把弘古的情況向御史中丞崔能作介紹。崔能降治永州后,得知段弘古確實不錯,便邀到州治。住一些時日后,弘古又南下廣西,到容州看望擔(dān)任容管經(jīng)略使的好友竇群。途經(jīng)桂林時,桂州太守以前與段有過交往,兩人情趣不投,拒不為禮,段弘古非常憤怒,并因此發(fā)病。段弘古拒絕治療,他把人格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既然人格受辱,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六個月后,弘古在桂林旅舍去世。崔能得知噩耗,為之傷心落淚,給喪家贈送財物,安排在永州辦理喪事,并贈送棺具和路費,將樞運(yùn)至安鄉(xiāng)黃山南麓下葬。柳宗元親自撰寫《祭段弘古文》和《段弘古暮志銘》,高度評價段弘古的德行:“世病乎直,人悅其和,行而不容,雖圣奈何!倡其信義,誰與同波。砼以終,堅不可磨,游得其仁,友擇其益,始如可進(jìn),終令于厄。精誠介然,將貫金石?!倍魏牍艂魇涝娮?,收入《全唐詩》的有三首,即《陪呂使君樓上夜看花》、《秋懷》和《孤竹》。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