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京
潘京,字世長,西晉武陵郡漢壽縣人。弱冠時,被郡守征辟為主簿。太守趙非常器重他,曾經(jīng)問他:“貴郡何以名武陵?”潘京回答說:“鄙郡原本名叫義陵,在辰陽縣界,與蠻族接壤,經(jīng)常被攻擾。至光武帝時,郡治東遷,才得以保全,大家商議更改名號?!蹲髠鳌啡铡爸垢隇槲洹?;《詩經(jīng)》稱“高平曰陵”,于是名之為武陵?!睘橹菡鞅?,謁見時占卜問策,探得“不孝”二字。州刺史戲謔潘京說:“辟士,你不孝嗎?”潘京鎮(zhèn)靜地答道:“今為忠臣,就不得復(fù)為孝子!”潘京類似的機辯不少。后立太廟,州郡皆遣使祝賀,潘京卻對太守說:“太廟新立,移入神主,只應(yīng)問訊,不應(yīng)該祝賀。”于是,太守令潘京作文,并派他前往京城“問訊”,從此,立太廟都按這種方法辦理。
潘京不滿足于征辟,仍然是通過考試舉秀才后到洛陽的。尚書令樂廣,京州人。他與潘交談累日,深深佩服他的口才和機辯水平,對潘京說:“您‘談宗’”。潘京感其言,于是勤學(xué)不倦。當(dāng)時的武陵太守戴昌亦善于談?wù)摚c京交談,潘京客氣的做些讓步。戴昌誤以為潘京言談不及自己,笑著讓他與其子若思去辯談。這時,潘京才發(fā)揮其特長。戴昌在旁邊竊聽后,心悅誠服,”“潘京口才,名不虛傳”。于是,父子二人在潘京面前服輸。
當(dāng)時喜清淡者多不屑世務(wù),誤國誤民,而潘京明于政術(shù)。他歷官巴丘、邵陵、泉陵三縣縣令,境內(nèi)風(fēng)化大行,路不拾遺。遷桂林太守,不就,歸家。年五十卒。
終審:譚琳琳
【我要糾錯】 責(zé)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dāng)前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