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高堅
楊高堅(1913年一1995年),字啟文,圣名彌額爾,祖籍石門,出生于臨澧。自幼聰穎, 12歲即入天主教常德教區(qū)中修院學習,1931年考入武漢市兩湖神哲學院學習。1938年畢業(yè)晉鐸,即服務于常德教區(qū),歷任常德教區(qū)中修院副院長,常德、桃源漢壽天主堂主任司鐸。他深入鄉(xiāng)間民眾,了解民間疾苦,傳播耶穌福音,為廣大信徒群眾所擁戴。1940年,楊高堅出任常德天主堂私立啟智完小校長。他一直有感于民族興亡關鍵是教育,自接任該校校長后,全身心投入教學育人之中,該校即脫穎而出,成為遠近聞名的學校,求學者甚眾。1948年,他又在啟智完小的基礎上創(chuàng)辦啟智女子中學,辦了三期,后由政府接管。
1950年楊高堅擔任常德、沅陵兩個教區(qū)的代管主教。他審時度勢,不顧羅馬教廷的淫威與恐嚇,旋即帶領本教區(qū)的信徒群眾投身于中國天主教的反帝愛國運動,發(fā)表了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宣言。1953年常德市天主教成立反帝愛國運動委員會,他當選為主任委“員,發(fā)起抗美援朝的募捐活動。1956年7月,楊高堅赴北京參加“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等備委員會”的預備會以,為著名的中同天主教愛國會37 位發(fā)起人之一。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天主教反帝愛國運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確定中同天主教往何處去,挽教中國教會,使中國天主教走上自治、自傳、自養(yǎng)的三自”愛國道路。待此次會議結束的第二天,即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周總理的風范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以致他到八十高齡仍以周總理的風范訓導學生,要學生皆以周總理為榜樣做人行事。次年6月,“中國天主教友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宣告成立“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楊高堅以其卓越的組織才能,辦事踏實的工作作風當選為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主持愛國會的日常工作。1958年9月,楊高堅由教區(qū)民主選舉,皮漱石主教祝圣,正式成為常德教區(qū)正權主教。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被派往五七干校勞動學習,直至“四人幫”倒臺后復出工作。 1979年初,中國共產黨著手撥亂反正,國家的宗教事業(yè)開始恢復,楊高堅受政府和信徒之托,出面重新主持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的日常工作,恢復被“文化大革命”所摧殘的中國教會。1980年5 月,在北京他組織主持召開相隔十八年之久的中國天主教愛國會首屆代表大會,再次確定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的任務。同時,為適應國內和國際形勢的需要,他又主持選舉成立“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他被選為愛國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教務委員會副主任,主教團副團長兼秘書長,為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恢復教會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2月,在湖南省首屆教徒代表會議上選為天主教愛國會和教務委員會名譽主任。
1981年6月,羅馬教皇無視我國教會主權,競非法任命以治病為由、滯留香港的鄧以明為廣州“總主教”,楊高堅一腔正氣,即刻代表中國天主教發(fā)表聲明,嚴正指出:“羅馬教廷一貫敵視中國人民,新中國成立以后采取種種覆活動,反對新中國,我國神長教友,為了維護祖國的獨立尊嚴,保衛(wèi)教會純潔,堅決擺脫了羅馬教廷的控制,走上了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道路,這是完全符合吾主耶穌創(chuàng)立教會和宗徒傳教的傳統(tǒng)精神的。這次羅馬教廷任命鄧以明為廣東省主教是非法的,我們表示堅決反對?!边@一聲明發(fā)表后,迅速引起了全國各地神人員和教徒的強烈反響,在一個多月中,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qū)的神人員、教徒紛紛集會,堅決擁護和積極支持這一聲明。
1986年11月,在中國天主教第二屆代表大會上,楊高堅再次當選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教務委員會刷主席、主教團副閉長。1995年元月20日,楊高堅病逝于北京。
楊高堅一生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長期合作,積極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歷任常德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德市政協(xié)委員,湖南省政協(xié)委員,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常務委員,中國人民保衛(wèi)兒童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xié)第五、六、七、八屆委員,全國政協(xié)宗教委員會委員等職。他為促進國家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維護教會合法權益和牧靈事業(y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楊高堅亦是一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宗教人士和神學家,他的“三自”教會學理論得到了世界上許多同行、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神學家的贊賞,曾幾次組團到國外進行神學和牧靈交流。他到晚年仍筆耕不輟,為神學院的學生撰寫教材《教會學講義》,為中國教會翻譯國外有名的神學理論著作《羅馬教廷與中國》、《非得爾與宗教》等。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