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球
唐伯球(1891年一1960年),原名啟虞字伯球,1925年改以字行,出生于桃源縣漆河鄉(xiāng)。先祖世恩為前清秀才,自幼隨其發(fā)蒙。稍長,至長沙求學,先后畢業(yè)于長沙明德中學和湖南省高等工業(yè)專門學校采礦治金科。1916年被湖南省礦務局分發(fā)在桃源縣礦務局實習。同年,聘任為衡陽第三甲種工業(yè)學校教員。
1917年,程潛任湘軍總司令率部護法,孫中山派林伯渠、覃振至衡陽勞軍。林罩二人勸唐伯球棄職從軍,唐乃隨軍參加國民革命。1918年,湖南省財政廳廳長林伯渠任唐為礦務科技士。隨后,唐伯球又得到父親的好友林支宇的推薦,先后任民政廳礦務科技正、財政廳礦務科科長、實業(yè)司第三科科長等職。1920年,由覃振介紹加入中華革命黨。
1924年唐伯球隨林支宇、覃振到常德改編唐榮陽部,任林所領湘軍總司令部副官長,后縮編為湘一軍,任該軍警衛(wèi)團團長率部參加北伐。川、湘軍在澧州被趙恒惕派軍擊敗,退駐保靖后,遣散所部,隨熊克武去,被蔣介石所誣扣押于虎門。后潛湘轉(zhuǎn)赴上海,與林支字、覃振共患難。1928年3月至次年9月,經(jīng)罩振推介任湖北省枝江縣縣長。后立志實業(yè)救國。1930年改任湖南省建設廳第三科科長,治理礦務。1932一1937 年任水口山鉛鋅礦務局局長。他曾跋山涉水遍及湘南、湘西十多縣探索地下礦藏,發(fā)現(xiàn)銻、鎢等多種稀有金屬,經(jīng)集資創(chuàng)設雙利鎢礦公司進行開采。同時,還與人編著《礦治學》一書出版發(fā)行。1938年1月至1946年8月,被張治中調(diào)任湖南省紡紗廠廠長。由于長沙大火及該廠,奉令遷移安江。經(jīng)他與職工不懈努力終于1940年在安江建廠竣工投產(chǎn)。隨后又在安江等建了第二紡織廠,擴大紡織生產(chǎn)。還曾集資創(chuàng)辦以印度紡織機為基礎的辰溪利民紡織藉蘇民困。
唐伯球洞察時勢,體恤民情,處事明謀善斷。1946年,基于對抗戰(zhàn)勝利后形勢的認識,離開他所從事的開礦辦廠的事業(yè),競選參議員。他先在桃源縣參加議會當選為省參議員,后在省參議會當選為湖南省參議會副議長。1948年12月 21日,唐伯球當選為省參議會議長。1949年春,唐伯球與中共地下黨取得聯(lián)系,利用議長職務團結(jié)民主進步力量,與程潛密切配合,共謀湖南和平起義。5月初,白崇禧率部從武漢撤退至長沙等地,壓制湖南和平運動。唐伯球與陳石章、劉公武等人商議,請閑居家鄉(xiāng)辦學的唐生智“出山”,主持湖南人民自救委員會,抵制自崇禧的倒行逆施。不久,唐生智被列入白崇禧欲予逮捕的黑名單,唐伯球探知后,連夜告知唐生智轉(zhuǎn)移,省自救會被解散。接著,唐伯球又發(fā)動組織“湖南救災委員會”,呼吁為濱湖大水災籌款,提出不能再供應駐軍口糧,要求客軍出境就食,借以趕走白崇禧的軍隊。此時,白崇德施行調(diào)虎離山計,以李宗仁名義調(diào)程潛去廣州就任中央考試院長。唐伯球召開參議會,決定以省參議會名義致電李宗仁,挽留程潛主湘。同時,他多方活動,請仇鰲、周震鱗等紳耆請李宗仁收回成命。 7月下旬,在白的要挾下,唐伯球與程潛一道避居邵陽,住在陳光中家以為掩護,暗中卻在程潛的安排下,草擬和平起義通電文稿。8月初,唐伯球返回長沙,和唐生智等湖南耆宿及各界知名人士104人,通電響應程潛、陳明仁兩將軍和平起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唐伯球先后任湖南人民臨時軍政委員會委員、湖南省首屆、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中南財經(jīng)委員會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參事,民革湖南省委常委,民革中央團結(jié)委員、第四屆民革中央候補委員。唐伯球擁護中共中央關于抗美援朝的重大決策,參加和平簽名運動,履行抗美援朝各項義務。在對工商業(yè)的改造中,唐伯球主動將其擁有的價值一億元(舊幣)的企業(yè)股票交出,支援國家經(jīng)濟建設。中南區(qū)行政機構(gòu)撤銷后,唐伯球先后擔任第一屆、第二屆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參事室副主任、主任,第一屆、二屆湖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
1960年2月5日,唐伯球病故于長沙。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